查看原文
其他

大地修复师②丨罗治勇:举家搬临武 奋战三十六湾

编者按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开展生态修复,抚平“大地伤疤”,再织山河锦绣,是整治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红网时刻新闻、学习强国红视频制作基地联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地质院推出《大地修复师》大型融媒体报道,聚焦生态、自然、林业、科研、矿山企业等领域群体,记录他们以匠心巧手,使矿山重披绿装,森林更添翠色,河湖重现清波的故事。

【人物档案】

罗治勇,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湖南省张家界市。2008年7月至今就职于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研究、生态保护修复、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等水工环专业技术工作,水工环地质高级工程师,工作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或与他人合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篇,正式出版专著3部。

2020年3月-2021年7月,作为省自然资源厅五大矿区攻坚服务团成员派驻临武县,挂任临武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指导督促郴州市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推进。

“第一次来的时候,漫天扬尘,废石满山,只能步行前往。”盛夏7月,车子穿梭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目的地三十六湾香花岭矿区主山头山顶。

车窗外绿意正浓,罗治勇的回忆像放电影一样涌了出来。

他有些兴奋地挥动地手臂,指向窗外各处,每一指都牵出一个故事。

而他与临武的故事,要从2020年的3月说起。

当时,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组建五大矿区攻坚服务团,他被选为服务团的一员,挂职临武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专职督促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自然资源部分)的实施。

此后的1年4个月,他见证着项目的推进,时隔3年,这是罗治勇参与修复后,第一次回访。望着这片焕然一新的土地,带着回忆,他的声音透着骄傲与惊喜。

罗治勇

“癞子岭”脱帽



“那时,这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废石堆,像是长满了癞子,当地人把这里的名字改成了癞子岭。”

临武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小有色金属之乡”,其有色金属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县交界之处的三十六湾香花岭矿区。

因无序采矿,三十六湾矿区之一的癞子岭,也深受其害,变得名如其形,“颜值”每况愈下。

为改变这一状况,2013年,三十六湾被湖南纳入湘江保护与治理省级“一号重点工程”。2018年,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这里,也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蜕变。

2019年底,承担癞子岭区域历史遗留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施工队进驻现场。

变化在这里逐步发生。平整场地、废石卸荷、清除危岩、砌筑挡墙、挂网喷浆……一系列的工程措施,使千疮百孔、废石满山的地貌形态得到改善。

针对三十六湾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罗治勇多次与当地进行沟通。

接到任务前,罗治勇对三十六湾的情况也有所耳闻。然而,当他真正爬上山顶,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矿洞和稀稀拉拉的灌丛时,心里还是大受震撼。

他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场艰巨的生态修复任务。

癞子岭治理前(上)后(下)对比

癞子岭区域缺水、无土、高寒,自然条件下植被很难生长。为此,项目经过多次商讨,确定方案,决定在平整后的场地上,培覆客土,为植被生长准备条件。

至6月底,随着覆土工作持续进行,癞子岭基本实现客土全覆盖,暖黄成为主色调。

11月底,高山杜鹃、红叶石楠、大叶女贞等故事主角登场,这些耐寒耐旱的本地树种、草种顽强生长。

低海拔地段,乔灌结合,高海拔地段,草灌结合,65°以上岩坡,坡脚处爬藤植物大显身手。配合着喷滴灌等养护系统的保驾护航,度过严冬。

来年春天,15万株乔木、2万株灌木、17万株藤本植物、62吨草籽,嫩芽遍地妆点山野,让癞子岭的颜值不断提升。

这些变化,他一一记录了下来,并说这是“癞子岭升值记”。

“这些花草,我走的时候还只是点点高。”如今,摇曳的灌丛已长过了他的小腿,苗木长势喜人。

罗治勇感慨道:“此次修复后,‘癞子’的叫法已成过去式。”

让他欣慰的是,“生态修复+的模式”打造的矿业遗迹科普区,为科普文旅预留了接口,反响反馈都不错。

治理后的河道

治水又治田



采矿热潮,也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造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和环境破坏,矿山地质灾害频发。

项目在治山的同时,向矿山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宣战。

“罗局!好久不见。”

当车子在临武县腊水村村委会停稳,腊水村村支书李鸣旺迎了出来,看到罗治勇的身影,那声亲切的招呼扬了出来。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罗治勇时,他是这么发问的,“罗局长,这十多年留下来的老问题,真的能解决吗?”

腊水河,从三十六湾蜿蜒而下。

采矿时期,大量的鹅卵石冲到了这里抬高了河床,每逢大雨涨水,耕地就会被冲毁,有些低洼地带的房子,时有进水。李鸣旺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仍心有余悸。

项目确定了具体的方案后,施工队开进了腊水村,一场“治水治田”的工程拉开序幕。

经过治理,腊水村疏浚了河道,新修了河堤、水渠、机耕道等,还增加了80余亩水田,使腊水村今后解除水患威胁的同时,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罗治勇与李鸣旺在河道边交流

“这几年,下大雨,农田都没有被淹了吧?”站在河道边,罗治勇关切地问。

“问题解决了,村口的耕地都恢复了,还有农业企业也来了,流转村里的土地,给村民带来固定的收入。”

1年多里,罗治勇见证了,通过项目实施,曾经被工业广场废石堆压占的林草地,因为栽种植被而恢复生机;

曾经被废石流、废渣流压占的农田,能够重新栽种农作物;

曾经因为采矿引发水体破坏而受到影响的老百姓,喝上一口甘泉。

同时,受到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解除心头之忧,安居乐业。

足迹遍布1042个治理点



项目平面图

曾经,看山难、望水愁;如今,喜山青、爱水秀。

这次再回临武,出发前,罗治勇的地质包里揣着一张项目平面图。

这张图上,项目有1042个治理点,涉及临武县9个乡镇,共378平方公里,包括矿山复绿、河道治理、耕地恢复、地质灾害治理、引水工程等内容。每个治理点,他都留下了足迹,见证了蜕变。

此次回访,他特意邀请了同事钟倩倩一同前往,总结经验,进行一些探讨和记录。

在修复点,看到一棵树被风吹歪了,罗治勇和钟倩倩将其扶正并做了支撑。

在前往临武县自然资源局的路上,罗治勇指着一栋橙色的高楼,“倩倩,那就是我们一家人租过的房子。”

原来,当年接到服务团通知的那一刻,他心中也有过犹豫。家里有两个不足5岁的幼儿,他有些放心不下。当爱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坚定地说,“带着家一起去临武吧。”

2020年的3月,他们叫了货车,将家搬到了临武,挂职临武县自然资源局。期间,他充分发挥技术专长,多次参与项目设计的研讨,提出了“生态修复结合村庄规划及配套产业”来开展的理念。

2021年的7月,项目的外业工作基本结束,罗治勇和家人将四时衣物、锅碗瓢盆打包好。“来时的心情是有些沉重的,毕竟这是一个难啃的骨头。走的时候,还是有些沉重。1年多,我望得见三十六湾,看得见武水,记得住第二乡愁,这是一生难忘的记忆。”

“能成为服务团中的一员,参与到这样的一个利民工程,我很荣幸。如果再有这种机会,我会义不容辞。”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持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加脱贫攻坚、五大矿区建设、援疆援藏、挂任科技副县长、乡村振兴重点县帮扶等工作。

五大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总体质量位列国家第三批14个工程试点的第一,长江经济带545座废弃露天矿山修复任务全部完成,带动山区30万人民脱贫致富,有效提升10万人以上的生产生活条件。

临走前,罗治勇本想去孩子曾就读的临武县幼儿园看看。

但由于一条他熟悉的路有了一些变化,未能到达。

“那就返程吧!”望向窗外,他的声音夹杂着一些遗憾。

“我还会再回来的。”

来源丨红网时刻

编辑丨刘文馨 周吉发

校对丨曹志远

审核丨蔡宇华

全国生态日有奖答题活动

超2千份奖品!等你来参加

点击海报,即可参与

往期推荐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件典型案例○ 国安部:境外组织邮寄鳄龟、美国牛蛙等破坏生态○ 湘潭市委书记:坚决守牢生态红线安全底线 全力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 炎陵首次发现“四不像”!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

点击右下角“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湖南生态环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